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永城信息港 > 热点资讯 >  国宝《睢阳五老图》与永城朱氏家族

国宝《睢阳五老图》与永城朱氏家族

发表时间:2014-06-01 10:36:52  来源:  浏览:次   【】【】【

  □ 盛朝新
  《睢阳五老图》是北宋时期的一幅著名人物画。所谓“五老”是指北宋时闲居在睢阳的五位“高级退休官员”,分别是杜衍、王涣、毕世长、冯平、朱贯,其中有宰相级别的官员,也有“省部级官员”,他们退休后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看到睢阳的风光秀美,便在此聚居,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安度晚年。当时睢阳的一位丹青高手看到后,突发灵感,为这五位老人各画了一幅图,题名《五老图》,并让五位老人在图上赋诗。此画绘制精美,尤其是人物形象各具神态,非常细腻逼真,栩栩如生。很快这幅《五老图》名声大震,誉满京城。后来在画上题诗题跋的都是北宋的重量级人物,如欧阳修、晏殊、范仲淹、文彦博、司马光、程颢、程颐、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南宋也有一大批著名人物在图上题跋,如朱熹、范成大、杨万里、洪适、赵孟頫等四十余人,元明清时也有很多名人在图上题跋题诗题记。《睢阳五老图》历经千载时光,自北宋以来,集历代名人于一体,在中国绘画中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从其本身的绘画艺术含量,还是从历代名人在图上的题诗题跋,还是从其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 ,以及所弘扬的尊老敬贤美德,都使《睢阳五老图》在历史长河中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确实是价值无与伦比的国宝精品。
  那么《睢阳五老图》跟永城有什么关系呢?由永城博物馆馆长李俊山先生在茴村发现的朱仁轨墓的残碑碑文,可以解读到一个惊人的历史秘密,就是《睢阳五老图》与永城朱氏家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图中五老之一的朱贯,就是永城茴村朱氏家族的后裔。茴村古称棫林或棫村,亦有民间相传称为棫城。茴村东南有闻名遐迩的宰相林,又叫朱家林,据《朱氏源流》记载是唐朝宰相朱敬则和历史名人“孝友先生”朱仁轨的陵墓。残碑就发现于此,碑为明代嘉靖年间之物,碑文残存有100余字,“重建孝友朱先生墓碑记……先生讳仁轨,字德容,永城人……先生而弥著自周至隋唐世……虽樵牧竖子遇者皆知敬……崇潘得与审理姑苏朱君希颜同……蔡之乱五世祖子荣避地自……嗣我明本支愈蕃则有若宪副公文发……所载只以高祖为睢阳人而不……寇景贤奉敕恤刑河南,初入永城乃考邑乘诵墓……简命方殷乃遍莅郡邑理冤抑别幽滞……之门石亲题其额曰唐孝友朱先生墓……乎先生吾乡之善士也。司寇江表……帝命优恤我一方宝天启祖孙之奇遇……以祖祀……南北异地而一……稽首……嘉靖四十一年岁次壬戌孟冬十……赐进士第奉议大夫刑部山西清吏司郎中奉敕河南审录裔孙姑苏朱景贤文林郎永城县知县李元芳同建”。从残文可以看出,该碑是明兵部侍郎苏州人朱景贤来永城茴村寻根问祖和永城知县李元芳一块立的。古碑虽然残断过甚,但从剩余的碑文中,依然可以解读到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碑文开头讲述了朱氏家族在汉唐的荣耀,下面有这样一句:“蔡之乱五世祖子荣避地自……”,“蔡之乱”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前一句的内容,这一句应该说宋代。所谓“蔡之乱”是指北宋末年宰相蔡京专权乱政,当时金兵又大举进攻,内忧外患,千疮百孔,国运衰竭,岌岌可危,北宋灭亡只在旦夕。“五世祖子荣”是谁?又是谁的五世祖呢?据清代道光年间的文字学训诂学家朱骏声编纂的《朱氏支谱》记载,《睢阳五老图》中的朱贯是朱子荣的五世祖,朱子荣曾在京城开封做官,在北宋末年,国家灭亡之际,由河南东部迁往昆山、苏州一带。令人惊奇的是,茴村明代朱仁轨墓残碑中的这句话竟与此记载完全吻合。很显然,朱子荣是立碑者朱景贤的五世祖,史载朱贯是朱子荣的五世祖,那么朱贯就是朱景贤的十世祖。显而易见,残碑中的“子荣”一定就是朱子荣。碑文说,朱子荣为避战乱“自……”迁于某地,根据碑文的语言逻辑,可以推测,朱子荣应可能是自永城茴村迁往苏州一带,因为只有这样强调始迁地,才能说明朱景贤寻根问祖的重要意义,这也和学者朱骏声的记载一致。
  残碑中还有一个断句:“所载只以高祖为睢阳人而不……”这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前后句分析,“所载”应是朱景贤此前看到的史书记载,“高祖”是谁呢?这个人实际上就是朱景贤的十世祖朱贯,即《睢阳五老图》中的人物。因为朱贯以入《睢阳五老图》而扬名,被人们认为是睢阳人。朱景贤以兵部侍郎分司商丘(睢阳),对自己的祖宗曾经生活在睢阳并且由此享誉天下而倍感神秘、敬重和欣慰,谁知走进商丘,才知道自己的“高祖”并非如书籍记载的那样是商丘人,而是永城茴村人,所以《归德府志》记载朱景贤在商丘西关为“高祖”朱贯等五老雕刻过石像后,又专程来永城茴村修墓建阙立碑祭祖。残碑文的“而后……”转折语义应该就是指这件事。茴村立碑时间是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归德府志》记载朱景贤在商丘刻画像是嘉靖四十一年秋季。可见这两件事是朱景贤专门精心谋划的祭祖活动,开始就可能源于在睢阳对“高祖”朱贯的祭祀、怀念和追思,也有可能是由名冠天下的《睢阳五老图》引起的,因为朱景贤是朱贯的后裔,当时又是朝廷钦差大臣,通过对荣耀宗族的祭祀和追念活动,彰显朱氏一门的显贵和仁孝道德礼仪。翻开史书和地方史志,唐宋以来在睢阳享誉美名的朱氏达官显贵也只有朱贯,虽然唐末朱温成为梁太祖,但污点太多,名声不佳,不会被倡导忠孝仁义的朱氏后裔归宗认祖,所以说残碑中的“高祖”只能是朱贯,而不会是其他人。如果是其他人,“睢阳”二字包含的大量信息就难以解释,也失去了述说朱氏显贵之人前后联系的逻辑关系。如果该碑不残,可能会涉及《睢阳五老图》与朱贯更细节的问题,因为残碑中非常明显地透露出朱贯和朱子荣的信息。
  朱贯被称为商丘人,始见于古版本的《全宋诗》中的作者小传,但是在商丘地方史志,明代《归德府志》中的“乡贤祠”里并没有这个人物。朱贯还被称之为濉溪西北人,但在《濉溪县志》中根本查不到这个人物。值得注意的是,茴村恰恰在睢溪西北,距离并不远,而且在睢溪西北这一带,朱氏家族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聚居地也只有茴村。萧县也有朱氏聚居地,但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没有一个能超过茴村,因为茴村有闻名天下的宰相林,有朱敬则、朱仁轨陵墓。据《朱氏源流》一书记载,早在1938年,全国朱氏代表就曾聚集茴村召开祭祖大会。朱贯在永城明清县志中为什么没有记载呢?据清朝光绪版《永城县志》记载,永城唐宋史志和明代早期的县志在清末的战火中被全部焚毁,所以无法找到历史记载。
  茴村明代古碑的发现,使朱贯籍贯之谜大白于天下,也使昆山苏州朱氏家族的历史迁徙之源在永城出土文物中找到确凿的证据。朱贯年幼时可能家居茴村,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和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后仕至兵部侍郎,退休后晚年定居睢阳。为官期间,清正廉明。2001年河南伊川县出土《范纯诚墓志铭》记载,经范仲淹做媒,朱贯的孙女嫁给范仲淹的侄子范纯诚为妻。范仲淹的职田又在永城,朱贯和范仲淹的关系非常要好。朱贯的五世孙朱子荣在北宋末年金国灭亡北宋之时,为躲避战乱和杀戮,率领茴村朱氏宗族随南逃的队伍迁居江南吴越间。这次迁徙,使古老的茴村再无朱氏后人,而只留下一些祖坟和故居。据明嘉靖《永城县志》记载,茴村古有朱仁轨祠堂,茴村街老者说,茴村街大隅口南古有石龟井,就是朱家井,很可能朱氏故居就在这里。
  茴村明代残碑中的朱子荣是永城朱氏家族中保存收藏《睢阳五老图》的关键人物。据《睢阳五老图》上的题记记载,朱子荣在1131年成为朱氏家族第一个收藏该图的有功之臣而名扬江南,后因经济拮据在1135年转给毕世才收藏。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朱子荣再次收藏《睢阳五老图》。毕世才的后人在《睢阳五老图》的题跋中记述了这件事。“一日,毕公孙示子荣曾祖兵部画像,盖睢阳五老人,天下共知其贤。明年请以余地易归奉祀。毕氏再图其完,以旧本俾子荣。”从朱子荣之后,《睢阳五老图》一直归朱氏家族保管。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江苏长洲人吴宽为《睢阳五老图》题跋记载:“自朱子荣得卷后三百余年……”表明朱子荣及其后代收藏的时间之长,一直是作为朱氏家族的传家宝而收藏的。
  茴村明代残碑还有一个人物“朱君希颜”,即朱希颜,此人亦是朱贯之后,乃苏州名家,南宋进士,官至广西转运使,虽为高官,但素以清正廉明著称,他还是诗人和奇石收藏家。据碑文分析,朱希颜可能也曾来过茴村祭祖,朱景贤也很可能是循着前辈的足迹来寻根问祖的,在碑文的前面谈到朱希颜,后面还有一个“同”字,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朱子荣出现在茴村朱仁轨残碑中,确实是一个亮点,通过研究,揭开了一系列掩埋在历史深处的秘闻。可以说《睢阳五老图》是由永城朱氏家族参与收藏的一幅艺术国宝,图中弘扬的尊老敬贤美德,完全是“孝友先生”家世遗风的真实写照,而朱贯作为朱仁轨的后裔,是秉承孝友家风的杰出代表,也是《睢阳五老图》中的点睛之笔。
  通过挖掘梳理阐释国宝《睢阳五老图》与永城朱氏家族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并弘扬了永城历史文化,彰显了永城历史文化的博大厚重。
责任编辑:admin